常识浮躁的股市和楼市,最终会变成热钱的提款机
不少人对热钱和外资(国际投资)这两个概念感到纠结,总是分辨不清。蝴蝶谷链家网是提供二手房买卖、新房、租房、房价查询等业务的专业房产网站,可为您买卖二手房提供帮助,链家网同时具有二手房、租房及购房问答和百科等频道,还可以在线查询二手房价格,买房卖房上链家网,让房产交易不再难!
https://img2.baidu.com/it/u=4232784356,2874976408&fm=253&fmt=auto&app=120&f=JPEG?w=1480&h=800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热钱的定义为:投机者为追求高利润和最大获利机会而在不同国家间频繁流动的资金。
所以,“投机”“国家间”和“频繁流动”便是热钱区别于国际投资的三个重要标志。
对于热钱的威力,会令人马上想到几场轰动全球的金融危机:1989年日本经济大泡沫、1992年英镑阻击战、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越南金融崩溃……
这几场有热钱参与的金融危机都有一个共同点:要么股市很浮躁,要么楼市很浮躁,要么股市和楼市一起浮躁。
比如1989年,日经平均指数高达3万9千点(现在才是2万点左右),整个日本的平均房价是伦敦的2 倍,是纽约的1.8倍,东京房价则是伦敦的4倍,纽约的3.6倍。
比如1992年开始的墨西哥疯狂股市,平均指数一年翻一倍,全民进入股市狂欢。
比如90年代初期,泰国房价飙升,曼谷房价从2000美金/平米,5年时间飙到了8000美金/平米,平均年增长率达到80%。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我们要明白,因为其投机性质,热钱最喜欢的战场便是汇率。当然当其进入一个国家时,一般不会在一开始就直接大规模地砸向金融市场去硬刚,这样动机过于明显,就算不溃败而归也会伤痕累累。
所以,它需要一个载体,能让其披上投资的外衣,潜移默化地转移资金。
这个载体的选择很重要,一要周期可控,二要变现容易,方便随时抽离。
基于这两个条件,实体投资是不可能的,股市和楼市是不错的选择,而且越是浮躁的股市和楼市越好,这样容易鼓风作浪,浑水摸鱼,速战速决。
举个例子,05年7月,美元对R币的汇率是1:8,这个时候热钱花100万R币买一套房,大约需要12.5万美元。到了06年7月,美元对R币汇率变成了1:7,操盘者将房子卖出,在不考虑房价变动的情况下,换回美元,可得14.3万美元,也就是说中间赚了1.8万美元,收益率14.4%。
为了使这2.2万不会亏掉,就先保证房价不会下跌,这个时候,“浮躁”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在一个浮躁的房地产市场中,非常容易通过大额资金的炒作来抬高房价,现实告诉我们,这点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到06年操盘者把房子卖出去的时候,可能就是120万R币,也就是17.1万美元左右,这时收益率便是36.8%。
可怕吧,或许还会更高。
那么热钱又是怎么从楼市中撤离的呢?这就更容易了。将房子卖出去,因为它只需要找到可以支付得起首付的人即可,这种人肯定不缺。反正最后放贷的是银行,操盘者拿到的是全额现金。就算后面楼市崩塌了,承担风险的也是R币所在国的银行和接盘业主。
另外,懂行的朋友可能看出来了,由于有银行房贷的存在,热钱在房地产里还能发挥杠杆效果。
如果说R币贬值呢?这也不慌。
一般来说在浮躁的楼市中,货币越贬值,房价增长速度越快,完全可以覆盖其影响。再不济,搞个空头对冲一下。到了贬值很厉害的时候,热钱已经凯旋而归了,留下多少鸡毛都不关它事。
再说说浮躁的股市。
热钱通过地下钱庄、进出口信贷、投资等渠道进入一个国家,分散到多个账户,然后联合庄家一起做市,哄抬股价,等散户入瓮后,收割韭菜,进入下一只股票。
如此循环,盘满钵盈,比楼市刺激多了。
举个例子:投入1000万,分多个账户,在股价是5的时候买进200万手,两三个月内将股价炒到10、甚至20都不是什么难事,到时卖出去,拿到手的资金可就变成了2000万、4000万……
老股民应该还记得,从1000点到6000点再跌回1600点的那次过山车吧,再近一点还有一次,从2000点到5000点再跌回2600点。
浮躁的股市中,散户们满眼繁花,全民股神,不过他们没有最终的开关,也不知道这个开关什么时候拉闸,但热钱知道。
你们是欢喜的木偶,但线在操盘者手中。
而这一切,因为浮躁,当局者迷。
所以,不论是股市还是楼市,还是冷静些好,不然迟早会变成热钱的提款机,而最终买单的是无辜的血汗钱和泪水。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强了对股市中热钱的提防和打击,但是楼市却很难,因为这既是固定资产,又是国民刚需,还是GDP的重大贡献者。
但这并不代表不可以,浮不浮躁,在于主流的态度。
只是可惜了外流的财富,普通人知道它得来多不容易。
取舍请别为一时繁华……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