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北京非典型全职妈妈:倾家荡产购入学区房,我的孩子却得了孤独症
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补习班内,一个小男孩在学习绘画,此时他还只有五岁,他在绘画中展现出超乎寻常人的天赋和对于绘画的喜爱。自闭症康复机构https://www.wucailu.com/wcl-parents-asdschool.html“五彩鹿”作为自闭症康复、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品牌, 推动中国儿童自闭症、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行业。以行为分析和矫正理论“ABA康复训练法”作为指导,通过科学的方法塑造儿童用于社会沟通、交流的正确行为,干预和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帮助家长掌握训练儿童的方法和技巧。
https://www.wucailu.com/static/images/gywcl.jpeg
画纸上承载了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想象,并为之陶醉,在家的很多时间他都会主动坐在桌前绘画,乐此不疲。
他能够在都对绘画充满兴趣的一群人中名列前茅,绘画班老师惊叹于他的技术,并让他跳班学习。
尽管如此,他仍旧是画画班级里最优秀的孩子,甩了高年级孩子一大截,看似随意画出的作品也能够惊艳所有人。
他也因此受到老师邀请展示画作集,在班级中开设小型画展的资格,满满一面墙皆是他的画作。
在众人围观中他毫不怯场,自信地阐述着自己画作的内涵和构想,收获了不少掌声。
小先也非常聪明,检测智商的时候,医生给出了超常的评价,能完成拥有硕士学历的妈妈也无法理解的问题。
尽管他厌恶语文、数学等课程,在上课时候坐立难安,从不认真听讲,也不影响他轻松能获得中上水平的成绩,只是很多时候他都不愿意完成一套试卷。
他阅读理解能力极高,识字速度快,刚上学时候能够独立浏览所有题目,在其他孩子还在听题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下笔答题了,而且很少出现答题错误的情况。
他会在马路上乖巧地提醒母亲走路不要看手机,容易出现交通意外。
他会在家里吃水果的时候贴心地为母亲留下一半,分享给母亲。
可这样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却在很多时候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出伤害母亲凌阿斯的事情来,他甚至不止一次吐露要“杀死”母亲这样的话语。
凌阿斯时常要全天陪伴在他身边,忍受他的拳脚相加,在他暴躁的时候让他情绪尽快稳定下来,避免影响到其他同学上课,不然只能将他尽快带出教室。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先拥有复杂的两面性?
阿格伯斯综合症很难治愈,在确诊前也无法做到预防,万幸的是。它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
很多时候,小先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离他最近的母亲也因此受到他造成的拳脚伤害。
为了能够在陪伴儿子的同时保护自己,2021年,凌阿斯不得不花上万元报班学些一些基础的防御类拳击课程。
刚开始的时候教练很不理解,在这里学习的通常都是攻守合一练习,但是凌阿斯只想学习防御。
但是看在凌阿斯诚恳的态度下,教授答应了下来,而凌阿斯也学会了简单的交叉防守动作。
对于久未运动的她来说,学习拳击的过程非常地累,但是低头看着自己手臂上因为儿子情绪失控造成的瘀青,担忧而焦虑的她一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
她也非常担心儿子的病情,但更多时候是一个人默默承受。
没有人能比她更为了解儿子在发病时候的真实情况,她也不愿意周边的亲人都因此而陷入到痛苦和焦灼中。
小先并不能适应上课的状态,他会在其他孩子听讲的时候自顾自地在地上爬动,也会不经意的情绪暴躁,“哐”的一声,制造出声响。
就算开心时他也会做出让其他人感到害怕的笑脸,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毫无疑问,这样的行为对周边同学而言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小先也在这样时不时出现喧闹,人群冗杂,灯光强烈的环境中产生焦虑。
作为陪读的凌阿斯试图阻止儿子的行为,却遭到了儿子的抗议,两人产生了推搡。
小先咬牙切齿地望着妈妈,像是浑身充满尖锐的刺猬,而凌阿斯也因此受到了伤害。
这样的情况出现过很多次,在小先情绪失控的时候,母亲不再是他最亲近的人。
他会忍不住拳打脚踢,只为宣泄自己的暴躁感,他也不喜欢读书,他曾指责过“妈妈真傻,妈妈真笨”,他不喜欢母亲总是待在自己的身边。
他也讨厌这种所谓的遵纪守规以及每天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也因此两人发生过很多次争执,暴力冲动下,凌阿斯摔倒在地上,近视眼镜飞出。
在周边学生的帮助下,她找回了眼镜,尽自己所能希望将小先带回家中,仓促之下滚下了台阶。
万幸没有受伤,无助而狼藉的她还需要打起精神顾及身边的儿子。
作为和儿子相处时间最多的人,她能感觉到儿子的痛苦和迷茫,身处黑暗中而无法自拔。
她只能尽可能地看顾儿子,甚至因此无法顾及自己每天的吃饭,用“寸步不离”来形容她和小先的陪读生活也不为过。
但是人终究不是机器,也仍然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凌阿斯一边感到无奈,一边也颇为困扰,为孩子前路堪忧,她自己也接近崩裂的边缘。
这个病改变了家里的方方面面,凌阿斯还记得作为独生子女的自己和丈夫在2014年的时候迎来了儿子小先的喜悦,孩子乖萌可爱,让这个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那时凌阿斯和丈夫的父母都还健在,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老人家都很重视。
凌阿斯夫妻学历都比较高,工作上也很顺利。
为了儿子未来的学业着想,17年,两人靠着这些年攒下的积蓄以及亲朋好友的借款支持,在北京买下了价值几百万的学区房,终于安了家。
此后小先爸爸因为工作原因一直在外地工作,每周休息日赶回来和妻儿团聚。
在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凌阿斯发现儿子小先有疑似多动症的迹象。
独自在学校里读书,他会在上课的时候,突如其来地站起来,随后不管周边的情况,径直走出门外。
他会忍不住想要爬窗户,也因此被老师抓到,情不自禁地和老师顶嘴。
小先确诊了多动症,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凌阿斯不得不以陪读妈妈的身份放弃自己的工作,成为一位全职妈妈,进入学校全程陪伴儿子学习。
原以为这样的日子很难坚持,但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3个月后,凌阿斯便度过了自己40岁生日,她察觉到儿子可能不是普通多动症这么简单。
他更加孤独而另类,有着近乎偏执的执着和强迫症。
对自己喜爱的东西,比如说汽车或者是恐龙元素,便会在家中集齐一百多辆汽车玩具,用10多个绘画本描绘出自己想象中的恐龙。
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这些话题,他所好奇的东西便是他的全世界。
凌阿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无法在家中为手机充电,只因为儿子见不得电源上有任何电器插头,他必须要保持自己所看到的电源充电处是空闲的。
这些行为引起了凌阿斯的注意,而她也慢慢注意到儿子的异常远不止这些。
家中电脑上的键盘损坏的原因也是来自儿子,他把按钮一颗颗抠下来,只因为想了解里面的构造。
小先的手里永远不会出现一张完整的纸巾,不到三秒钟的时间就会被他撕碎成小块。
可矛盾点在于他的执拗也只限于此,他不会理会任何出现在房间里的垃圾,以至于房间永远整洁干净不起来。
而且小先也无法理解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中一些基本的行为理念,他只能听取表层的含义。
此外他的肢体运动也极其不协调,他不擅长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很僵硬。
小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就好像和外界隔开来了,这让凌阿斯担忧不已,这和她印象中“孤独症”之一的阿斯伯格综合症情况相符。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40岁生日的那天她带着儿子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查。
在通过一系列的问诊之后,凌阿斯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她神情有些恍惚,尽管有所心理准备,但是真正确认了又非常难受,孩子还不到7岁,他的未来还很漫长。
无数的压力累积在这对夫妻身上,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寻找那微乎其微的恢复方法。
刚开始确诊多动症的时候,了解到了很多相关的治疗方式,有些是药物相关的,有些是行为相关的。
但是这些治疗的过程都十分地漫长,而其中花费颇多,为了能够挂上稀缺的专家号,很多时候他们都需要黄牛的帮忙,对这个家庭而言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
为了缓解儿子症状,凌阿斯也多次寻求过心理医生的帮助,可是效果微乎其微。
考虑到心理治疗的方式耗费时间也很多,凌阿斯并没有在这方面继续纠结。
随后他们又通过医生了解到了 一个以很多科研项目和证书奖状为卖点的运动康复训练机构。
在治疗上漫无方向的凌阿斯花费了2万元报名了初期课程,一共100节课程。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凌阿斯感觉小先似乎和以往相比,肢体运动有所改善,但是也仅此而已,便放弃了后续的课程。
好在很快凌阿斯又找到了一个适合小先的儿童训练课,这对于小先行为方面的矫治有起到一定效果,而且小先也很喜欢他们的授课方式,但是课程花费颇多。
此外每周有三天时间,凌阿斯都陪着儿子前往医院进行脑电反馈训练,这项治疗以40次为一个周期,耗费近乎一万。
此外小先还需要每天服用四五种相关的治疗药品以及预防副作用的药品,凌阿斯非常心疼儿子服用药品后带来的呕吐、头疼反应。
她期待孩子好起来的那天,尽管时常出现迷茫和无助感,但是生活中也遇到了很多温暖。
每当休息日的时候,小先爸爸会赶回来接过照顾孩子的责任,帮助凌阿斯干家务,让凌阿斯有时间能够放松一下。
这时候她偶尔会出门去影院看个电影,公园散散心,这是她难得的休闲时光。
在凌阿斯情绪上最无助的时候,她加入了一些病友群,在聊天过程中她看到了其他多动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的日常生活。
家长们互相分享孩子的生活,挂号就医的经验,遇到相似的状态和问题能够互相地交流,给凌阿斯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曾遇到一个专注于国学易经的老师,她也劝慰凌阿斯一切会好起来的,或许孩子11岁时候情况会有所转变。
尽管陪读的过程在周边同学看来有些好奇,但是也正是这些和小先年纪相仿的孩子给予了凌阿斯很多的善意。
凌阿斯是小先前桌眼中的好伙伴,前桌会在美术课以好伙伴为题的时候选择以凌阿斯为主角画画像。
“阿姨,等我六年级的时候,肯定会画得您更好看。”,而周边同学也会附和祝福凌小先的病情慢慢好起来。
当凌阿斯因为小先情绪暴躁伤害到凌阿斯的时候,他们会上前扶她一把,避免摔倒,又帮她找回东西。
小先也在这个过程中结交到了兴趣相投的朋友。
在小先不愿意理会母亲的时候,朋友会过来告诉他“凌小先,你要是现在写完,放假的那三天,就可以疯玩了,多好!”,而小先也听进去了,配合着完成课堂练习。
生活中不经意的小小举动温暖了这个精神和身体都十分焦虑的母亲。
当小先从暴躁的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时候,他仍旧是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他会尽自己所能照顾母亲,想起自己失控行为的时候,也会自责,小先是孤独的。
从不理解到能够感同身受,凌阿斯的陪读生活漫长而心酸。
“这个病多数是遗传,是咱们给了孩子们不太完美的身体,他们生下来并没有什么错,以后生气时,也替孩子想想,他们也不容易,咱们也能消消气”。
当她和其他有着类似情况的家庭家长交流时候,她也会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她更加心疼孩子,心疼孩子身上的负担与枷锁。
除却遗传学方面的原因,她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给孩子带来了太多的压力,忙碌而沉重的课程安排让小先更加局促和不安。
她尽可能调整着小先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尊重他的兴趣和意愿,她期待着儿子好好长大,有着好起来的那天,尽管充满未知。
-完-
举报/反馈 真是 收益 匪浅 看帖回帖是美德!:lol 路过,学习下 过来看看的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 好好 学习了 确实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