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kai 发表于 2023-11-4 11:19:32

如何选择禅修业处


  禅修业处根据修行程度和目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切处业处”和“应用业处”。“一切处”的意思就是一切禅修者在一切时都应修的意思。对于一切处业处来说,不存在选择的问题,任何禅修者都必须修。修一切处业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禅修者有一定的保护(防止内心烦恼的困扰以及外界非人等的妨碍或伤害)。所以又被称为四护卫禅(慈心、不净业处、念死、佛随念)。这四个业处作为一切处业处来修的时候,可以修得比较简略,在每次禅修的开始短时简略思维一下即可。您可以扫码关注下方二维码详细了解:禅修发布的相关内容!
http://bbs.xihong021.cn/data/attachment/forum/202311/03/143308s1hbwsx1882hxxl2.jpg

  应用业处是指禅修者主修的业处,又被称为根本业处。禅修者修应用业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禅那、道果等成就。那修应用业处就不像修一切处业处那样简略了,而是需要付出最大的精进。如何选择禅修业处实际是对应用业处而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长期修持并能较快获得成就的业处。现在有很多禅修者选择出入息念这个业处作为应用业处。这样的禅修者每次禅修的开始可以先简略修慈心、不净业处、念死和佛随念(时间很短大概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然后再专修出入息念。

  怎么选择应用业处呢?根据《清净道论》,禅修者需要先了解自己的性行(心理特点或者性格倾向),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性行选择适合的禅修业处。《清净道论》把禅修者分为六种性行:贪、嗔、痴、信、觉、寻。贪性行者的特点是贪烦恼比较明显,他的行为表现多是以贪烦恼为出发点。嗔性行者是嗔烦恼比较明显;痴性行者是痴烦恼比较明显;信性行者的特点是信心比较强。觉性行者呢?智慧比较强。寻性行者的这个“寻”是寻思的意思。他的思绪、杂念比较多。怎么判断一个禅修者的性行呢?根据《清净道论》,可以观察五个方面:“威仪”、“作业”、“食”、“见”和“法之现起”。

  “威仪”就是行住坐卧的行为特征。首先看看走路的情况:贪性行者的足迹是“曲迹”(就是足尖和足跟部分印迹明显,中间的印迹不明显)。也就是说贪性行者走路不快不慢,脚掌的提起和踏下都很平正。嗔性行者呢,他的脚印尾巴很长。这说明他走路很急很重。痴性行者的脚印呢,比较杂乱。脚印的前后都展长,像一个惊慌失措的人走出的足迹。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在现代城市里面看脚印不容易。的确如此,在硬地上是很难看到脚印的。但是在印度、缅甸这些热带国家的乡村还是可以用这个方法。比如在缅甸,出家的比丘或者沙弥外出时经常是赤脚的,不穿鞋。而且缅甸的乡村很多都是平平的红土地。下过雨之后,地面很平整、洁净,也很柔软,人走在上面的足迹很明显,可以用这个方法判断。

  贪性行者站立的姿态都很优雅,就是现在说的会摆pose。照相时很会摆pose的人,是贪性行者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而嗔性行者就不是这样了,往往姿态比较顽固。什么叫顽固的姿态?比如把手臂抱在胸前,做出不可一世的样子,看上去给人不怎么舒服的感觉。那痴性行者呢,他的姿式比较混乱。就像有的人照相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姿势,手足无措,给人的感觉不那么优雅,而是有点滑稽。

  《清净道论》也讲了睡觉的情况:贪性行者会好好地布置床铺,慢慢躺下,睡觉的姿势也很优雅,累足而卧。看上去很顺眼。被叫起来的时候,会很快起来。如果心里有怀疑,会慢慢答复。嗔性行者则是比较紧张,会很快布置一下床铺,然后很快躺下,被人叫起来的时候,也会很快起来,但应答别人的声音像是生气的口吻。痴性行者就是乱七八糟了。床铺也不布置,随随便便地躺,很懒散。叫他起床的时候,会哼一声,然后慢慢起来。

  “作业”就是做事的方式。比如扫地:贪性行者扫地的姿势很优雅。他扫地就像跳舞一样,扫得很有节奏和韵律,而且也会把地扫得很干净。嗔性行者呢?扫地动作很快,而且动作很生硬,会把地上的砂砾溅起来。扫的结果呢,并不是很干净。嗔性行者的特点就是急躁,动作快,但工作质量不高。痴性行者动作很懒散。他扫地是乱七八糟的,动作很慢,扫的也不干净。其他如穿衣服也是类似:贪性行者穿衣服不急不慢,动作优雅,很圆满。嗔性行者动作生硬急促,而且不圆满。比如扣子会扣得不整齐。痴性行者呢?动作迟缓,而且还做得不圆满。

  “食”就是吃饭的情况。《清净道论》说贪性行者喜欢脂肪和甘美之食。就是喜欢比较油腻、甜美的食物,而且吃的很慢,很优雅。吃饭时会慢慢地品味,吃到美味会很高兴。古印度吃饭是用手抓的,就是先把饭捏成一团,然后送到口里。贪性行者做的饭团不大不小,刚好够一口。嗔性行者是喜欢酸的,味道比较刺激的食物,吃的比较快,饭团做的比较大,都是满满一口。而且在吃到不合自己口味的食物时会生气。痴性行者的口味没有明显的偏好,吃饭的时候,漫不经心,经常看到嘴巴被食物弄脏。饭团往往做的很小,而且形状不圆满。因为他的心很迷茫浑沌,食物残渣还会弄到自己的钵里,让人感觉很邋遢。

  “见”是对待事物的态度。贪性行者就是什么东西只要有一点小小的优点,都会很喜欢,很留恋,有什么缺点他是不太管的。嗔性行者则是反过来,很容易讨厌一个东西(很容易看到缺点,优点他往往看不到),刚好跟贪性行者相反。那痴性行者呢,是没主见,别人说好他就说好,别人说不好他就说不好。

  根据《清净道论》,信性行者行为举止的特点是跟贪性行者类似;觉性行者是跟嗔性行者是相近;寻性行者是跟痴性行者差不多。比如刚才讲的贪性行者的特点就是做什么事情动作都很优雅,那信性行者也是这样的情况。嗔性行者做什么都特别急,容易看到过失。那觉性行者也类似。痴性行者的特点就是散乱,没主见,比较糊涂,那寻性行者也是类似的状况。但是,在“法之现起”-经常现起的法上,情况就不一样了。贪性行者容易起贪欲类的恶法:不知足、淫欲炽盛、轻佻等等。信性行者经常现起的就不是这些恶法了,而是比较强的信心。会表现出喜欢布施,喜欢亲近善知识,喜欢听法,很容易生起欢喜心等等。嗔性行者是容易起嗔恚类的恶法。比如愤怒、生气、吝啬、妒嫉等等。觉性行者呢,不是现起这些恶法,而是现起精进、饮食知量、正知正念,容易生起紧迫感等善法。痴性行者是容易现起昏沉、掉举、疑这些恶法。寻性行者呢,喜欢聊天,凑热闹,不喜欢精进修行。

  以上说了各种性行的特征表现。那确定禅修者的性行是怎么来实际操作的呢?如果一位禅修导师有他心通,导师可以用他心通来判断弟子的性行。没神通的禅修老师,可以向禅修者本人了解,本人比较清楚自己的情况。当然,有时候也会有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清净道论》后面还讲了嗔性行者适合比较舒适的禅修环境:住处要整洁,食物要美味,生活用具要很好,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要好。而贪性行者则反过来,适合在一个比较恶劣的环境禅修:住处要脏乱,食物难吃,生活用具很低劣,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要坏。不少禅修者看到这个内容后就都说自己是嗔性行者,都不愿说自己是贪性行者。为什么?谁都想在比较好的环境禅修:住在好的住处,吃好的食物,穿好的衣服......。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禅修者本人的说法确定性行就未必准确了,需要客观地观察。

  确定性行之后,适合自己的业处能就知道了。《清净道论》列出了这六种行者各自适合的业处:

  1.贪性行者:十不净和身随念;

  2.嗔性行者:四梵住和四色遍(青遍、黄遍、红遍、白遍);

  3.痴性行者:出入息念,地遍、水遍、火遍、风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的无量所缘;

  4.信性行者: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

  5.觉性行者:死随念、寂止随念、四界差别、食厌想;

  6.寻性行者:出入息念、地遍、水遍、火遍、风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的小所缘;

  另:四无色和地遍、水遍、火遍、风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适合一切性行。

  为什么贪性行者适合十不净和身随念?因为贪性行者贪烦恼比较重。十不净和身随念主要是对治贪烦恼的,所以贪性行者应该修这些业处。

  嗔性行者呢?嗔性行者嗔烦恼比较重,所以应该修四梵住,就是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对治他的嗔烦恼。嗔性行者也适合修四种色遍:青遍、黄遍、红遍、白遍。这是因为嗔性行者比较容易产生厌恶心,而这四个色遍看上去比较漂亮,不容易让人产生厌恶心,所以适合嗔性行者。

  痴性行者跟寻性行者类似。他们有个共同特点:乱七八糟的想法很多,就是妄念很厉害,而出入息念对治妄念的效果比较好,比较适合他们。还有痴性行者适合地遍、水遍、火遍、风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的无量所缘。“无量所缘”是指色遍的范围应该是广大的,无边无际的。

  信性行者呢,因为信心很好,适合修六随念: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容易生起信心和欢喜心。

  觉性行者适合修舍随念、寂止随念、四界差别、食厌想。为什么呢?觉性行者的智慧比较强,很容易发现事物的缺点。所以修死随念和食厌想是比较适合的。寂止随念和四界差别这些需要很强智慧的业处,也比较适合他。

  寻性行者的特点是杂念很多,所以要修出入息念。或者修色遍:地遍、水遍、火遍、风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跟痴性行者不同,寻性行者要修小所缘。也就是说他不适合修无量、广大的色遍,他应该修要小范围的色遍。为什么?寻性行者思绪太多了,修广大的色遍思绪更多,所以他应该修小范围的。

  四无色、地遍、水遍、火遍、风遍、光明遍和限定虚空遍,原则上六种性行的禅修者都可以修。这样四十业处和他们所适合的人群就清楚了。《清净道论》最后也说明:以上选择业处的方法是过去祖师的经验总结,并非佛陀所说,不要绝对化。但应该说很有参考价值。

  除了性行,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对业处的选择:比如各人的兴趣-对这个业处感兴趣才能修。还有当下五盖的状况:禅修者如果昏沉特别重,不妨修修火遍、光明遍,或者白遍,这些业处对去除昏沉很有帮助。如果掉悔盖比较重,修出入息念会比较理想。如果贪欲盖比较重,修十不净。如果嗔恚盖比较重,就修四梵住。这也可以作为选择业处的依据。

  另外呢,业处的修法在经典上的记载是否详细清楚?是否有很多前人的经验可以参考?这对业处的选择影响也很大。为什么出入息念这么流行呢?可能就有这两个因素:《清净道论》关于出入息念修法记载得很详细,也有很多前人的经验可以参考。这样自然而然的,修出入息念的人就比较多。

  应该说,如何选择适合修习的业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法句经故事集》里就提到佛陀的上首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曾经指导一位过去是金匠的比丘弟子禅修。这位弟子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所以舍利弗尊者教这位弟子修不净业处。结果修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什么进步。舍利弗尊者只好把他带到佛陀跟前,请求佛陀对他亲自指导。佛陀观察这位比丘不仅这一世是金匠,过去好几世都是金匠。习惯看美丽的物品。佛陀于是用神通变现了一朵美丽的莲花,并让这位比丘观想这朵莲花。结果这位比丘很快就证得了四禅,并最终证得了阿罗汉果。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弟子如何选择业处这个问题上,连舍利弗尊者这样的阿罗汉都不圆满。当年舍利弗尊者可以找佛陀解决问题。现代的禅修者就没办法这样做了。怎么办呢?可以先作一些尝试和摸索,然后根据实修效果进行选择。另外,也需要说明的是:对很多禅修者而言,即使选择了最适合自己修习的业处,也需要长期的精进修行才能成就。经文里经常有“某尊者不久便证得阿罗汉果”的字句,会让人觉得证果好像很快:几天或者几个月就行了。但其实未必,有的经文里的这个“不久”往往不是几天、几个月,而是十几年(如果和过去无量无边轮回的时间比,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确也算是“不久”)。禅修者可参考上述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应用业处,选定后就不宜再变动。因为稳定的修持才能累积成就。

椰风 发表于 2023-11-5 00:10:49

真是 收益 匪浅

好人你我他 发表于 2023-11-5 07:24:45

过来看看的

天涯飞客 发表于 2023-11-5 23:26:05

没事我就来看看,哈哈!

黯然 发表于 2023-11-6 07:17:26

为自己家乡的社区网贡献点力量,回个帖子

添妻欲抱 发表于 2023-11-6 15:01:50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梁雅心 发表于 2023-11-7 08:00:48

才发现昌平也有网络平台,挺好 支持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选择禅修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