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zhiwei 发表于 2023-11-9 09:34:43

正念冥想vs佛教禅修


  我喜欢这个纪录片。朗读者声线让人耳朵怀孕,小动画做得也超可爱。您可以扫码关注下方二维码详细了解:禅悦静修公众号全国禅修信息发布的相关内容!
http://bbs.xihong021.cn/data/attachment/forum/202311/03/143308s1hbwsx1882hxxl2.jpg

  我写这篇影评的目的是一个补充性质的资料,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正念冥想运动(mindfulness meditation)和佛教禅修的区别。很多人误以为冥想就是佛陀的教法,但这不是事实。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澄清此误会。

  Focused Attention似乎没有固定译法,因此我保留原文。

  大意是把心拴在一个固定对象上,减少它跑动的范围和频率。我们常说心猿意马,心就像一只疯猴子,要借助工具才能约束它。这个工具可以是任何东西——例如片中提到的观呼吸。当猴子(心)被工具(呼吸)栓住,不再到处乱跑,甚至有点享受这种被束缚的状态(听起来有点抖M),练习者可以获得禅定(jhana)。

  详情可以参考我以前写的:

  初禅训练总纲

  杂念的问题

  被调教好的心大概这种感觉(动物保护协会警告)

  Visualisation对应的翻译是观想。把当下不存在的图像、声音、气味、等数据从记忆库中调取出来,让它们持续稳定的呈现在自己面前。可以理解成一种加强版的幻想,比一般的幻想更加持久、稳定。

  网络热词有助于理解这个观想的概念:

  找一本巴厘岛旅游指南,烂熟于心,然后开始你的练习

  观想法在佛教内应用非常广泛,不同宗派会取不同的事物做观想对象。

  藏传佛教里,一些人会取一尊神作为观想对象。这挺难的,因为这些图腾复杂,图片信息量巨大,细节(例如首饰的模样、火焰图形的位置)部分要被记忆还原出来,需要十分强大的定力和耐心。有些人会花上好几年去观想一张图。

  闭上眼,回忆一下这尊像的首饰数量、颜色、位置、形态

  汉传八宗的净土宗也会用到观想法。

  信徒会阅读弥陀净土的资料,熟悉净土这个地方是怎么布置的,树是什么材质的,路是用什么珠宝铺设成的。然后用这些材料作为观想依据。

  这有点类似去迪士尼乐园前给你一个小册子,里面景区地图,景点介绍以及景点图片。当你心情激动地读完小手册,将每个景点烂熟于心,对此地抱有无限憧憬时,你可以闭着眼睛幻想自己踏上这片乐土。

  弥陀净土的图景其实是观想用的材料

  此外,可以直接跳到下方06/身体扫描那一节,看看和身体有关的观想。

  据我所知佛教里莫得这种方法,如有,欢迎补充。

  我觉得美国人在发扬他们的感恩节精神,自创了一个方法。

  标记法是我个人用得最多的方法。

  详情参考以我以前写的文章缅甸六十日(上)。看文章前半段就行了,后半段属于佛教内部禅修模型和形而上学,可以选择性忽略。

  这里可以延伸讲一下佛教中提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些境界并非迷信和夸大,其实是高强度训练后重塑神经系统的结果。希望用科学的视角去理解这些玄幻体验的人,建议读一下《不存在的人》这本书。

  如果冥想是一种体育运动,在寺院闭关就是在培养冥想界的奥林匹克运动选手,因此能爆发出惊人的效果和天花乱坠的主观体验。而普通人每天30分钟的训练量好比餐后散步,对健康有些益处,但你不能指望太多玄幻的效果。因此,两者没有太多可比性。

  Episode05/07提到两种禅法,慈心禅和悲心禅。

  汉语常把慈和悲连起来用,但在佛教里,慈(metta)和悲(karuna)是两个词,意思也不同。前者强调祝福别人过得好,后者希望让别人走出困境。

  在某些流派里中,慈悲法门属于对症下药的法门,有毛病才服药,没毛病用不着;另外一些法门认为慈悲是其他修行的大前提。需要用慈悲禅的人往往有极度不愉快的经历,对某人或某事耿耿于怀。如果不移除这些“路障”,心会难以平静下来,更别说获得禅定。

  缺慈心,体现在自我贬低和自我怀疑。当我们发现心像发疯的猴子,我们失去耐心,变得烦躁,甚至口吐芬芳。这些都是缺乏慈悲的表现。真正的慈心会容许心跑掉,并且时刻敞开心扉等它回来。就像《旅行青蛙》那样,蛙儿子不打招呼出门了,但它总会回来的,因为它的家在这。

  阿姜布拉姆

  澳籍英国僧人阿姜布拉姆在修习禅定的时候,有过一个有趣的发现。老和尚早年在泰国森林中修行,曾想过一切方法镇压杂念——洗冷水澡,断眠,断食,但这些自我折磨都以失败告终。心如死灰的他和自己约定,每天给自己一小时时间,这一小时内,容许自己打妄念。结果这一个小时的禅坐质量反而是最高的。他认为,当我们停止怀疑和贬低自己,对自己的缺陷更加包容,心很快就能静下来。

  再来说说悲心禅。我个人觉得悲心禅有点奇葩,在南传(小乘佛教)派别中,悲心禅只是把境遇悲惨的人当工具人。当你看到一个人处境悲惨,并不需要帮他走出困境,你只是借这个人的遭遇来培养某种心理品质。

  《清净道论》中的确没有提到帮助有困难的人

  佛教论典《清净道论》中提到,悲心禅的最佳对象一定要非常惨,手脚被砍,伤口溃烂,蛆虫涌现,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的那种惨。如果你找不到这么惨的人,就去找恶人,例如要被砍脑袋的强盗。找好对象后,培养对他们的悲悯心即可,你不需要帮助他们。毕竟,慈悲观是对治法(antidote),是用来调和修习者心中的恶意和幸灾乐祸的,行动是次要的。

  当然,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尤其是大乘弟子。

  但我引用的资料来自小乘,就容我这么解读一下吧。

  和身体扫描类似的禅法,在佛教被称为三十二身分禅,或者身至念(kāyagatāsati)。

  修习者要把身体分成三十二个部分,逐一检视。这三十二个部分包括: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肉、筋、骨骼、骨髓、肾、心、肝、横膈膜、脾、肺、肠、胃物、肠膜、粪便、脑髓、胆汁、痰、脓、血、汗、脂肪、关节润滑液、尿等(可能漏了几个,我记不全了)。

  有人会问,身体外的东西可以逐一检视,内脏呢?这个问题好....这就要回到前面提到的Visualisation/观想法。有些人是先买一本人体解剖学书,把内脏的形状、颜色、位置记熟,熟到闭着眼睛都能历历在目,然后再结合这个图像知识观察自己身体。

  影片中,作者提到身体扫描可以减少疼痛的。在佛教语境里,身至念主要用来消除人对身体的贪爱,毕竟,内脏粪便脑髓什么的,想想挺恶心的。除了思维臭皮囊里那些恶心的东西外,还有一种方法是用腐烂的尸体做冥想对象,这种方法的恶心程度已经远超前者了。

  九相图,观察思维尸体从新死到化为白骨的过程

  由此可见,佛教的观身和西方的观身,出发点和目的都不同。

  这就是世俗化正念冥想与佛教修行的分歧点。

  字幕组翻译是放松意识,我觉得翻译有问题。

  Resting在这里取“安住”、“消停”的意思比较合理。对应未经训练者的busy mind。

  如果你能把前面提到的任何一种方法练好,心会安顿下来,从一种躁动不安(restless state)的状态进入一种事物寂静不动(resting)、了了分明、全景式的变性意识当中。

  resting awareness这个话题很复杂,涉及一些坐禅才能进入的变性意识状态(altered states of mind)。这里就打住,以后开专题再写吧_(:зゝ∠)_

飞豹游侠 发表于 2023-11-9 09:41:42

相当不错,感谢楼主无私分享精神!

千思万搂 发表于 2023-11-9 09:49:25

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紫翼天葵 发表于 2023-11-9 10:01:14

相当不错,感谢楼主无私分享精神!

添妻欲抱 发表于 2023-11-9 11:01:15

我是个凑数的。。。

新心成人 发表于 2023-11-9 12:11:40

帮帮顶顶!!

欲望! 发表于 2023-11-9 12:36:48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念冥想vs佛教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