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bin 发表于 2023-12-17 09:19:34

明白:私募基金怎么买:几个私募代销渠道的优劣势对比


  (本文仅限合格投资者)
https://img0.baidu.com/it/u=3927055896,893835520&fm=253&fmt=auto&app=120&f=JPEG?w=1226&h=800

  私募基金的购买渠道大概分为2种:

  直投:直接向私募基金公司购买。好处:有的直销可以省掉1%认购费。坏处:有的基金公司压根就没开放直投,或者起投额度较高不适合小玩家。私募机构https://www.simuwang.com/私募排排网依托私募基金数据库,为投资者提供私募行业信息、私募基金净值、私募基金排名、私募基金公司、私募基金经理、私募基金产品等数据以及私募路演直播等服务,为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提供专业化一站式服务!

  代销:包括券商,银行,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家族办公室等.

  今天主要说一下代销的几个渠道的优劣势对比:

  券商渠道:

  中金和中信也开始越来越注重财富管理的业务,并且投入了很多资源。券商喜欢推专户服务,就是只要你支付1000万资金就能帮你做一个定制化的fof哦这种服务。待会再说这个专户的好处和坏处吧。

  券商渠道的劣势:

  1)头部券商的产品引入还是不错的,但是小券商的产品就真的非常少。所以大家还是要稍微注意一下平台。

  券商渠道的优势:

  1)头部券商的产品研究实力好,会有一些研究员来专门做产品的量化和定性分析,组合收益回测等。专业性不错。

  2)投顾水平高。券商投顾本身起点都很不错,中金中信此类更不用说,很多985金融本硕。询问一些问题投资者可以得到较为专业和有深度的答案。

  3)有很多关于市场,行业投研之类的研报和咨询可以看。同时券商也有很多买方的策略会等等等。

  我自己在中金买了一只私募产品,算是他们最微小的客户了,但是也着实体会到什么叫研报machine,每次想要个行业报告,都发几百页pdf来看都看不完。这点我觉得还是很实惠的。(我暗自觉得就是用1%认购费,白薅中金每年生产的大量研报)。另外中金的有些活动质量也确实是不错的。

  不过要注意中金财富是一个较新的team,产品库并没有很完善,他们CTA类产品稀缺且质量一般(他们目前没有公布cta fof的底层资产,不过大家努力打听一下就大概可以知道了,不多说了),另外引入黑马私募的能力一般(好买从丹奕3个亿的时候就引入了,中金财富今年3、4月才上架,那时候丹奕都30亿了),纯粹冲着中金这个品牌去真的大可不必。为了投研报告和线下活动去我觉得倒是不错。中金的小姐姐都特别漂亮,小哥哥都帅气,赏心悦目,办公室view也不错。不管你咋想,我反正愿意为颜值买单。

  这么好的view,我差点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牛的买方。。

  第三方财富公司渠道(需要收费的,一会介绍一下雪球和私募排排这样不需要渠道费的)

  这样的公司很多,好买,诺亚,金斧子,格上,大唐等。我先总体说一下第三方财富公司的优劣势吧:

  劣势:

  1,业绩驱动销售,有一些投顾会比较激进的推荐自己公司 产品,让人略感不适。

  2,如果是咨询产品,经常电话销售到最后接触到投顾有一个非常漫长的流程,期间你会被人无数次转手,服务体验非常不好。

  优势:

  1,私募产品研究实力强。毕竟第三方财富公司能活下来,确实靠他们优秀的私募挖掘和跟踪能力。也是他们和券商相比,花更多心思在的地方。(想一下券商引入了暴雷的产品还能靠交易佣金活,第三方公司引入糟糕的产品基本口碑就烂了)。他们会更爱惜自己的羽翼。

  2,代销的产品多。机构和机构间拼杀的就是产品引进的质量深度和广度。第三方财富公司的代销产品还是比较多的。

  3,服务好。我接触的大部分第三方公司的投顾还是比较nice。业绩和销售挂钩提成高,所以大家还是会积极的接触和管理和投资人的关系。

  我会在不同的第三方公司购买产品,以此来获得一些较为全面和不同角度的观点的信息。目前对好买和格上的好感度高一些。不构成推荐意见,大家自己选择。(因为你和投顾的契合度会影响你对这家公司的感知。这个太随机了不好说,看缘分吧)

  第三方财富公司渠道(不要收费的)

  主要有雪球和私募排排网。有点类似平台型的私募基金超市。适合有一定投资和判断能力的投资者。

  私募排排网:纯粹的基金超市,产品良莠不齐。好处是你可以自己直接打电话去联系基金募资的工作人员聊天,了解更多直观的信息。坏处就是产品太杂太乱。所谓投顾就是经过两个星期培训的电话销售。不过都不收钱了,你还想咋样,自己看准了就买吧,也别想有啥后需服务。(我加的一个私募排排的客服/投顾,已经半年没有联系我了,可想而知)

  雪球:我觉得不错,产品经过了一些筛选,没有那么层次不齐。不收认购费算是这个业务增长期间的福利。坏处就是没有aggresive的销售布局和市场推广计划(佛系其实也是优点),我几乎被市面上所有的机构接触过,唯独连个雪球销售的微信都没有,扎心了老铁。

  银行渠道(含私人银行):

  在房住不炒的大趋势下,居民投资权益类产品逐渐成为主流。商业银行也逐步引入发展自己私募基金的产品池。

  银行渠道的劣势:

  1)首先,目前的银行私募产品的代理是有明显偏好的,偏好是什么呢?品牌知名度高,历史悠久的白马私募(比如景林,高毅,淡水泉,你应该大部分都听过)。

  所以,你很难在银行买到黑马私募。(不信你打开招商银行app搜一下丹奕,钦沐这种黑马私募,看看有没有)。

  2)其次,银行的私募产品研究和引进能力较券商或者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来说一般。银行的主要功能:储蓄,贷款等等,财富管理职能的发展有待完善。银行很少去组建一个40-50个人的私募产品研究员团队去做产品引进,所以产品的追踪、研究深度都较为一般。

  3)最后,银行的投顾能力,我个人认为是那啥的。不细说了,自己回去揣摩揣摩吧。很简单的逻辑就是银行网点多,渠道广,走量逻辑而不是走精品逻辑。另外银行的客户太多,很难成为一个大客户得到投顾的关怀。能入私行当然另当别论了。

  4)再最后,银行的那些超级大白马产品你基本是抢不到的(高毅晓峰的私募听说半小时还是几分钟之类就抢光了)(超级大客户直接预订的请忽略)

  银行渠道的优势:

  1)银行的引进的私募产品求稳的多,所以一般情况下踩大坑大雷比较少。(不是说没有,只是说因为他们的产品偏好原因会更少些)

  我自己没有在银行渠道购买过私募,也欢迎其他的朋友补充观点。

  感谢某知友的私信补充:

  银行渠道的劣势还有:

  1,银行渠道全都是走信托通道,以前的旧合同会限制投资范围,例如邓晓峰的锐进43期就投不了美股。现在的产品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了,以前的旧合同可以通过修改的形式扩大投资范围,但晓峰的锐进43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行。

  2,银行渠道的私募产品为了迎合客户风险厌恶偏好,底层持仓会略有不同。(非完全同策略)

  3,综合以上原因,还是用邓晓峰举例,5年累积下来收益大概差了160个点以上。

  银行的渠道大家还是再多综合考虑一下。

  写在最后,私募的购买渠道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投顾的一些意见从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你投资的信息环境。我目前是这么做的:

  一些走券商(为了拿研报),一些走财富管理公司(为了拿服务和观点),一些直销(自己看好了直接下手,不需要别人跟我再吹风了。)

  好啦,祝大家都有快乐的购物体验嘿嘿嘿。文中观点较为主观,不喜勿喷。

  其他有关私募基金的文章可以移步:

  雨欣郡主:如何科学的调研私募基金:见私募基金管理人我会问的一百个问题雨欣郡主:我的私募基金挑选方法论:如何挑选靠谱的私募基金雨欣郡主:朱亮丹奕投资的持有体验——丹奕精选

会飞的牛牛 发表于 2024-2-21 19:17:20

有道理。。。

彩海明灯 发表于 2024-2-21 19:17:46

好好 学习了 确实不错

蝶の恋 发表于 2024-2-21 19:18:26

学习了,谢谢分享、、、

苦浪漫 发表于 2024-2-21 19:20:36

路过,支持一下啦

萧风丝雨 发表于 2024-2-21 19:25:44

学习了,谢谢分享、、、

樱桃小犊子 发表于 2024-2-21 19:30:24

帮你顶下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白:私募基金怎么买:几个私募代销渠道的优劣势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