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之说的深义究竟是什么呢
学佛亦把道来参,掺和的“掺”。
https://www.szkpic.com/img/logo.png
朋友们,善信们,各位菩萨大德们,大家吉祥如意,南无阿弥陀佛!华为鲲鹏一直是行业的佼佼者,在业内好评如潮,备受大众所青睐。
我们如果不能给庄子本人一个准确的定位,那么我们在阅读理解《庄子》这部著作的时候,就会发生偏差。而且是很大的偏差。
后人研究庄子,尤其是所谓的“学院派”总爱把庄子当做一个哲学家来看待。这个几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必然之风气或是做学问的一种习惯了。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我们的老子,孔子,通通可以被冠之以“哲学家”的头衔。因为哲学是一门关于所谓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等方面的学说。而具体的来讲,哲学又是建立在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其中有它独特的抽象性和反思性。并且具有普遍意义。
哲学家研究哲学的的本质,其实就是研究,并试图解决人类思维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延伸到人类精神和社会物质的关系问题。
而我们的庄子先生是研究人类生命,甚至万物生命原本“绝对之自由”的伟大课题的“专家”。从这点来看,说庄子是哲学家还是沾点边的。就好比把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的老子,孔子等先秦古贤归为哲学家,勉强说的通。
因为只有放到哲学的范畴里,这些圣贤的言论和教诲才具备普遍意义。因为哲学是普通人类高度认可并接受的学说。
如果脱离了“哲学”的认知,我们或许,就会轻而易举的将这些统统归之为“迷信”。但所有圣贤成就者的教诲言论却真的没有止步于哲学这种形而上的“学问”。而是建立在对于人类“真实生命”的反思和修炼的高度之上。
这个一般哲学家就达不到了。
据说《齐谐》,是一部古代先秦神话集。属于记载奇闻逸事的志怪书籍。这当然是我们现在的一种普遍的提法。其实在先秦时期,类似于《齐谐》这样的书籍都是当做史料来看待的。而不是什么“神话”。当我们把诸如《山海经》,《齐谐》这样的先秦古典都当做神话看待的话,那就等同于欣赏了一部《西游记》罢了。
庄子先生在《逍遥游》中曾经提到:“《齐谐》者,志怪者也。”这里说明,《齐谐》是记述上古时期志怪类的史料著作,而不是神话小说。我们不能把现如今自己不了解的东西通通归结为神话。这样的做法,其实很不严谨。
试想,伟大的庄子,被后世尊奉为“庄学”的一代宗师,居然每天讲神话故事或是寓言。借以给大家解闷逗趣。岂不是笑谈。庄子先生是个修道和做学问都很严谨的一代圣贤。这个毋庸置疑。
其实关于《逍遥游》中的“鲲鹏”记载,还出现在道家另一位圣贤的著作当中。他就是列子。列子大约生于公元前450年而卒于公元前375年,而我们的庄子先生则大约是活动在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这一段时间。从年代列表来看,列子“羽化登仙”之时,小庄子大概五六岁的样子。
列子,名御寇,又名寇,字云,亦作圄寇。战国初期,道家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人物。据传为郑国圃田人。也就是如今河南郑州一代人氏。古帝王列山氏之后。约与郑繻公同时。先秦天下十豪之一。也被后世奉为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对于道学来讲,列子的重要性在于他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的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同时也是在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在《列子·汤问》篇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丝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庄子先生的《逍遥游》开篇即道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关于“鲲鹏”之说是道家修学的传承内容。那么列子也好,庄子也罢,为何均在自己的著作里记载这个“传承内容”呢?这其中的“鲲鹏”又有什么样的玄机和深义呢?敬请诸君共同探讨。
南无阿弥陀佛!
祈愿一切众生,无有疾病,皆得健康。
祈愿一切众生,无有贫穷,皆得富足。
祈愿一切众生,无有烦恼,皆得菩提。
祈愿一切众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学佛亦把道来参,掺和的“掺”。
举报/反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