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9.2高分催泪电影《天堂回信》,泪点低的别看
面对生命,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https://img1.baidu.com/it/u=2577986734,3513066339&fm=253&fmt=auto&app=120&f=JPEG?w=750&h=500
是湛蓝色的天空还是嫩绿色的草地?
是灰色的冬天枯树,还是黑暗的暮色降临?4k影视网http://4kfilm.cn/的相关资讯可以到我们网站了解一下,从专业角度出发为您解答相关问题,给您优质的服务!
也许,面对新生的生命时,我们想到的是美好、洁白等一切华丽的辞藻,死亡像是永远不会敲门的后世纪的事一样。而面对年迈的生命时,我们虽然没有在言语中透露怜悯,但我们的眼神已在不动声色中泄露了我们的心声。
而当我们将崭新的生命和垂垂老矣的生命安置在一起时,我们得到的可能是跨越认知的惊喜与收获。
《天堂回信》就是基于这么个设定的电影。
作为1992年出品的国产电影,它有着现代人难以达到的缓慢、静谧以及安心。往抽象词汇靠的话,则是朴实、平凡、感动。色彩艳丽的自然风景中,没有那些工于心计的特效,也没有矫揉造作的浮夸,有的只是无声的情感流淌,一如看着这部电影眼角滚动的泪珠。
死亡这个命题,是每个人都会想到的事。但不得不承认,当我们年纪幼小时,我们无法理解这个词汇,也无法打从心底里认知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是动态的,它躲在时间的间隙里,伺机而动;这个词也是静态的,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为看着缓缓前进的生命进程按下终止符;这个词也可能是一场提前告知的结局,无法治愈的疾病横亘在美好的结局终点里;这个词也可能是一种心安理得地接受,因为年迈、绝症、意外等不都是人力无法制止的吗?
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年纪尚小的晨晨面前时,是他与相依为命的爷爷气喘吁吁地爬了12层楼、瞪着三轮车走过大街小巷最后才寻找到的收信人的归处。
收信人再也收不到信了,可是信封里的内容依旧需要被传达。所以爷爷跟自己幼小不谙人事的孙子说,给天堂寄信,远在天堂里的人就能收到。
晨晨依旧无法理解这个动作,于是问道,要是爷爷也走了,那自己给爷爷寄信的话,爷爷会回信吗?爷爷说会的。这是种慰藉,为以后哪一天,死亡降临在自己身上时,晨晨能更好地接受。晨晨说,那爷爷,您到时候一定要给我回信啊。童言稚语中依旧是对死亡的无意识。
第二次与死亡的近距离接触,则是晨晨的母亲从国外回来后发生的。
因为没有恰当地放置好装着荷兰猪的笼子,在慌乱中,笼子被晨晨母亲推出并掉到楼下。
死亡再一次与晨晨打了个照面。他哭着小跑下楼,一边看见奄奄一息的荷兰猪,一边喊着“我的老朋友、我的老朋友”。面对这次死亡,他将矛头直指自己的母亲,因为是她直接害死自己的老朋友的。但是,这样的死亡,其实也不过是一种动态的、未能意料到的一种人生常态。
对比第一次、第二次与死亡的相遇,第三次面对的死亡则像是一次预演。
病犯了的爷爷住院了。小大人模样的晨晨用一个红色气球以及齐全的证件独自一人去了医院,说是要领爷爷出院。但到了医院病房时,爷爷假装自己没了呼吸,躺在病床上不回应晨晨的叫唤。那一刻,晨晨面对的不是一场恶作剧,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失去,一份没了的慈爱。
哪怕事后听到晨晨哭声的爷爷赶紧起身说是开玩笑,却也没能让晨晨止住惶然无措的哭声。那哭声不同于孩童与他人打架时的负气或委屈,而是集合了茫然、无助和惊慌的悲伤。
第四次面对死亡则更加沉重与难过,因为这次,爷爷回到天上去了。
“左上衣口袋,急救盒,舌下服一片……”的话,是幼小的晨晨谨记医生的嘱咐后时刻提醒着爷爷要吃药。可是在爷爷生日那天,为了不扫自己孙子玩风筝时的兴头,他没及时吃药,间接地造成了自己的过世。当晨晨和玩伴兴致盎然地摆放着给爷爷庆祝生日的红火的蜡烛时,爷爷已经在祥和中离去。
前一秒的懂事与喜悦后承接了悲伤和痛苦,戏剧又合乎常理。就好像,人总是这么面对死亡的。
如果说死亡与新生是对立面的话,那旧的事物和新的事物则是死亡与新生之间所能承接的对立具象的事物。
在《天堂回信》中,晨晨因为自出生起就和爷爷生活,在生活习惯中都模仿着爷爷。而这一切习惯都与从国外回来的母亲格格不入。
因为不喜欢晨晨的“老朋友”荷兰猪,并且不喜欢爷爷对家里的布置,所以晨晨母亲趁着爷俩出门的间隙重新布置了家里。一切都以国外的方式布置,连晨晨最喜爱的风筝玩具等也被扔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外流行的儿童玩具,还有西方化的饮食习惯。
当晨晨的荷兰猪死亡后,母亲所代表的新事物和爷爷所代表的旧事物在晨晨内心之间被激化。他像老人家一般,抗拒一切发生的变化,但因为他幼小无力抵抗这一切,并且随着爷爷的过世,他被理所当然地交由母亲照顾,并且接受一切钢琴、英语课、电子玩具等一系列新事物。
影片最后,晨晨依旧保持在童年的年纪。观众无法看到他长大后的样子,像爷爷?还是像母亲所期许的模样?不得而知。
电影中,爷爷察觉到了晨晨对母亲的抵触心理,以及对自己过度依赖的现状,于是提出了要搬回自己老房子去住的想法。
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将自己放置到孤独的环境中。因为爷爷一回到老房子里,优先装置的就是风铃。待风吹过时,“叮铃铃……叮铃铃”的,也许像是晨晨陪伴着他。
当爷爷和晨晨在去幼儿园、放风筝、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坐在路边的老爷爷时,老爷爷投射过来的眼神里满是无言的羡慕与孤独。而当爷爷过世了,晨晨跟着母亲去幼儿园的路上遇见了那老爷爷时,晨晨躲避着老爷爷,像是不想触景伤情,又像是无尽的思念的投射。
当我们年老时,我们会是路边的那个孤独老人,还是有家人陪伴的老人?无声的孤独,又何尝不是穿插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四、会有回信吗?会有回信吗?
整部电影讲述的其实可以用“一个小男孩失去爷爷”这句话来总结。围绕这句话展开的元素和剧情,则是满满的温情和平凡。有人说这部电影的标题不是很恰当,因为没法很精炼地表达出整部电影的主旨。
关于死亡、孤独、变化等等,不管我们是处于孩童的年纪,中年人的压力阶段,还是老年人的释然,我们始终会疑惑会发问。有的人会给我们答案,但随着我们自己去经历,我们会发现答案在改变。这并不意味着那些给予我们的人的回答不对,相反地,都对。因为那些回答都是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过、经历过后给予的回应。
影片的最后,路边的老爷爷替代了晨晨的爷爷,帮晨晨将信送上天空。那个曾被晨晨说“快飞到太阳边上”的风筝,飞得很高很高,就像能打破生与死的界限,无限接近天堂。
我抱着影片最后爷爷能以预先写好一封信的形式进行“回信”的期待等着“回信”,可是这份期待随着影片的落幕而落空。
但我反倒好奇晨晨的那份期待什么时候会落空?
也许当他等待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等他越过母亲的年纪成为爷爷一般年长时,也可能当他还没长成爷爷一般年纪时就有人跟他解释清楚不会再有回信时。不管怎么样,他终将收到自己给出的解答,当他愿意的时候。
举报/反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