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市网
标题:
分析:孤独症儿童在老师面前很听话(桑代克效果律)
[打印本页]
作者:
liukai
时间:
2023-1-8 18:18
标题:
分析:孤独症儿童在老师面前很听话(桑代克效果律)
一个从来没有过机构训练经验的孤独症小朋友,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科室,离开妈妈的陪伴,面对一个陌生的老师,往往会大哭大闹,甚至会满地打滚,目的是想逃离这个陌生的、不确定的、没有安全感的地方。
治疗孤独症课程
https://www.wucailu.com/wcl-services-courses.html“五彩鹿”作为自闭症康复、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品牌, 推动中国儿童自闭症、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行业。以行为分析和矫正理论“ABA康复训练法”作为指导,通过科学的方法塑造儿童用于社会沟通、交流的正确行为,干预和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帮助家长掌握训练儿童的方法和技巧。
刚开始,康复治疗师不会立即安排小朋友进行任务,而是积极建立平等、安全的师生关系;治疗师不主动发起活动,而是观察儿童,为儿童提供任何让儿童平静下来的物品;在儿童平静下来后,慢慢参与儿童的游戏,悄悄安插任务;接下来的操作依据的就是桑代克的效果律:
教师会抓住儿童看老师的契机,短时间中断任务,发出一个简单明确的指令,而且这个指令可以通过老师的辅助完成。比如教师说“拍拍手”后,立即拿起儿童的双手做拍手的动作,然后立即给儿童最爱的、好吃的或继续游戏。整个过程简短而没有难度,并不会引起儿童情绪问题。重要的是儿童开始在成人的引导下做事,这一步是迈向正式训练的第一步。
孤独症的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不能着急。迈出第一步时,我们还需要将第一步迈得稳一些。接下来教师可能会重复“发指令拍拍手-辅助拍手-奖励”的过程。慢慢的儿童会有所领悟,因为儿童”意识“到在拍手这一行为后会发生好事,你会看到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孤独症儿童身上。一旦儿童意识到这一“效果”,当教师中断游戏还未发出指令之前,儿童会自己去拍手,甚至当儿童想要获得某种物品时,也会用拍手和成人交流。这就是桑代克的效果率。
当孤独症儿童“意识”到这个科室并不“危险”,任务也是如此简单,并且还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儿童就不会再有逃避科室的念头,也就不会存在哭闹的现象啦。效果律提高了儿童的配合度,很多刚接受训练的儿童往往只是因为做了这个训练,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只要儿童配合,康复治疗师就会把复杂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任务,取得进步,产生成就感,爱上学习,产生良性循环。
然而,陪伴儿童时间最长的是家长,但在家庭训练中,很多家长反映最多的就是儿童在家里不配合,没有机构里训练的氛围。原因是在家庭环境中儿童是放松的,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一旦家长想在家里做训练,就会让儿童认为自由被剥夺了,当然会反抗。
所以。家长要做的是让儿童意识到,家庭训练同样是一个简短、不难且会有很多好处的事情。比如刚开始时可以以游戏为主,逐渐过渡到桌面;也可以从场景装饰下工夫,为儿童准备精美的椅子和小桌子;可以设置闹铃,让儿童感知是一个短时间的过程;另外,家长的陪伴对儿童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强化等。所以只要用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家庭训练非常重要,让儿童坐下来配合训练,就要用到效果定律。
桑代克的实验—饥饿的猫,这个实验非常有名,早于斯金纳的强化实验,是心理学上有名的实验之一。他将一只饥饿的猫放进一个笼子,笼子外面有食物,当猫击打杠杆时,笼门就会打开,而猫就可以吃到食物,作为结果,当猫再次放进笼子时,它更有可能去击打杠杆。最后,桑代克只要一将猫放进笼子,它就马上去击打杠杆,这就是效果律的实验。
在孤独症康复训练中,我们利用这一定律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在辅助下,让儿童意识到结果与行为存在关系。而这里的行为将是我们以后训练的内容。所以在训练的初期,帮助儿童建立诸如配合之类的先备技能是重中之重,而建立先辈技能的依据就是桑代克的效果律。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孤独症儿童在老师面前比较听话的原因了吗?
举报/反馈
作者:
拉皇帝
时间:
2023-1-8 18:22
没事我就来看看,哈哈!
作者:
小林奇杰
时间:
2023-1-8 18:25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
作者:
加州老人
时间:
2023-1-8 18:26
好好 学习了 确实不错
作者:
葛飞
时间:
2023-1-8 18:30
才发现昌平也有网络平台,挺好 支持了。
作者:
梁雅心
时间:
2023-1-8 18:31
不错不错,楼主您辛苦了。。。
作者:
非一般的男人
时间:
2023-1-8 18:32
过来看看的
欢迎光临 西虹市网 (http://bbs.xihong021.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