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攻关创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贡献力量。近五年,生医部科研立项屡创新高,学术产出持续加速。近五年到账纵向科研经费(去除外拨)8.23亿元,转移转化合同总额3.19亿元。在《细胞》《自然》《科学》《新英格兰医学杂志》4大顶级学术刊物上发文12篇(第一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重大创新成果呈现加速态势,2022年以第一单位/通讯作者单位在《细胞》《自然》《科学》《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6篇。8个学科(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总数近全校一半。建有结构生物学、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脑功能和脑疾病、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分子医学、细胞动力学和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与健康、衰老生物医学、血细胞研究及应用 9个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医药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搭建高水平公共卫生研究平台,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武汉金银潭医院、安徽省疾控中心联合共建公共卫生研究院,推进公共卫生多学科交叉研究;瞄准健康领域“卡脖子”问题,建设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安徽临床研究医院),通过基础研究和300-500张研究型病床一体化的“bench to bedside”模式,打造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的新型临床研究医院,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牵头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涌现出以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治疗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的“托珠单抗+常规治疗”方案、多项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等为代表的原始创新成果。近3年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转移转化合同总额3.19亿元,包括抗炎抗肿瘤技术、针对遗传性眼盲和wAMD的基因治疗技术、NK细胞免疫治疗新技术等重磅成果转化,初步形成基础-转化-临床有效衔接的创新生态,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