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市网
标题:
分析: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由价值模式向账户模式“升级”
[打印本页]
作者:
liukai
时间:
2024-10-20 23:51
标题:
分析: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由价值模式向账户模式“升级”
9月14日,工移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产品发布会暨场景体验展活动在南京举办。
https://www.fxcwn.cn
是当下比较受关注的行业产品,我们网站内汇集很多最近最新的资讯,欢迎点击进入了解更多消息资讯!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该产品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实现数字人民币相关功能,可以依托IC卡、手机终端、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为用户提供服务。作为软钱包的补充,硬钱包能够为更多的受众人群以及特定场景提供普惠适用、便捷高效、形式多样的支付体验。
实际上,基于SIM卡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早在7月就已经在数字人民币App上线。今年7月11日,中国移动联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合中国银行宣布,在数字人民币App上线了SIM卡硬钱包产品。
SIM卡硬钱包正由价值模式向账户模式“升级”
在数字人民币的生态体系中,电信运营商主要是联合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推广相应的应用场景落地,其主要载体则是以SIM卡为安全元件的硬件钱包。
发布会上,中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健全面介绍了“工移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产品。他表示,目前“工移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已经从基于价值模式的SIM卡硬钱包升级成为了账户模式的SIM卡硬钱包。
也就是说,目前基于SIM卡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都是账户模式的单离线应用。SIM卡硬钱包能实现手机端的无电无网,但在受理端仍然是需要联网的。
早在今年1月,数字人民币便上线了“无网无电”支付功能,部分安卓手机用户在数字人民币App上开通手机Pay硬钱包后,即可在“支付设置”中看到“无网无电支付”入口。
众所周知,NFC全终端支付和NFC-SIM卡支付,一种是以手机厂商为代表,SE安全芯片内置于手机当中;一种则是以运营商为代表,SE安全芯片以SIM卡为主要载体。两种形态都是手机NFC支付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数字人民币“双离线”支付的重要路径。
但从目前数字人民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移动支付网的观察来看,监管似乎已经倾向于将账户模式(包括准账户模式)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作为主流,弱化了“双离线”支付的说法,转向于“无网无电”的单离线支付形态。
账户模式或将是主流,价值模式仅是补充
数字人民币按照载体可以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软钱包”基于数字人民币App使用,“硬钱包”是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以卡、可穿戴设备、手机等载体使用。
就当下来看,数字人民币的试点仍然还是以软钱包为主,便于数字人民币基础功能的拓展和受众群体的普及。在支付方式上,软钱包的扫码和硬钱包的碰一碰两者则互为补充。
而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路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账户模式以及准账户模式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而价值模式仅是补充。
移动支付网在《2022数字人民币发展研究报告》中曾提出“数字人民币双离线支付有较大局限性,软钱包和准账户模式或将成为主流”的观点。主要在于,一方面双离线支付有着使用次数的限制,在一些特定场景场强、通讯、硬件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交易速度,而且需要“充值”的操作,使用体验也不够便捷;另一方面,双离线支付仍然需要受理端“有电”。如果遭遇恶劣的自然灾害,在长时间完全断网断电的情况下,尽管是数字人民币的双离线支付也很难满足持久的使用条件。
而相反,账户模式或准账户模式的支付形态则有着较好的使用体验。就拿“工移数字人民币SIM卡硬钱包”为例,会上孙健表示,基于账户模式的SIM卡硬钱包,首先在余额上与母钱包共享,无需单独进行充值;其次,机具的互联互通,支持在所有符合人行标准的机具上碰一碰支付;再次,在终端迁移上,支持1000+手机,换手机不影响钱包使用;最后,性能提升,交易速度提升30%,用户体验更好。
据某业内人士向移动支付网透露,数研所在“双离线”支付的标准上已经有近2年未更新了,价值模式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技术和应用都已经没什么问题,但短时间内似乎不准备再推进了。某手机厂商负责人也向移动支付网表示,目前他们的数字人民币项目也基本不怎么发展了,剩下都是银行的事情。
在移动支付网看来,监管对于“双离线”向“单离线”的试点转向,一方面是安全问题,双离线支付的币串毕竟在本地,加上双花等问题,风控难度更大,在试点阶段并不适合正式推出使用,这样利于数字人民币更加稳妥有序推进试点,避免产生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体验问题,双离线支付的体验的确不够好,再加上并不是常规支付手段,并不需要长时间的研发投入,在试验其可行性之后官方显然有意将重心放在更主流的“账户模式”上。
欢迎光临 西虹市网 (http://bbs.xihong021.cn/)
Powered by Discuz! X3